演播室照明設計及網格式布光法應用分析
你覺得后面真的會有大型的LED屏幕負責把那些炫酷的裸眼3D布景飛來飛去?而實際上,小型演播室通常格局是這樣的:
鏘鏘三人行的演播室是這樣的:
你在電視上看到的所有布景其實都是后期加上去的,那么你就想問,就像鏘鏘這樣的節(jié)目,涉及好幾臺機器在拍,不同嘉賓的鏡頭輪流切換,這種小型演播室應該怎么樣布燈,才能符合錄制的要求呢?
先給大家看看照片,留意頂上的布燈:
本文所講述的“網格式”布光法其中一種典型應用,就適用于需要多個角度兼顧的小型演播室?!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網格式布光法的優(yōu)點:
1、布光的精確性
由于舞臺被嚴格劃分成若干區(qū)域,每個區(qū)域又相對獨立(以演播為例則可理解為坐在不同位置的嘉賓都需要獨立能表現(xiàn)輪廓的光線),這樣可以很好地控制光線的散射,達到很高的精度,有效地利用光線。
2、標準化,模塊化
雖然每個區(qū)域都有自己的照明方案,有各自的主光、側光和逆光,看似個性化的組合,但在實現(xiàn)時為了便于調整和控制,所用的燈具配置、布置方式也應大致相同,裝臺和控制都能十分方便,這就要求標準化和模塊化。
3、區(qū)域組合的獨立性、多樣性
每個區(qū)域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lián)系,可以單獨變化,也可以同步變化,使得對舞臺的空間分割豐富多變。網格式布光方法可以方便地在舞臺上組合出多種形式的“燈光走廊”,且可以相互轉換。
4、對各種表演場地的適應性
常用的鏡框式舞臺
對人們最熟悉的鏡框式舞臺為例:
圖:鏡框式舞臺是指觀眾位于舞臺的一側,而舞臺的其余側面被物體遮擋,以供演員和技術人員做準備工作,通常舞臺平面上會有若干個表演區(qū)域,以適應不同節(jié)目設計的要求。
圖:綜藝節(jié)目在鏡框式舞臺中的網格式布光應用。 使用網格式布光法,就可以完美地覆蓋幾個表演區(qū)域。燈光設計師需要考慮的就是如何合理地在舞臺上劃分區(qū)域。不一定非要使用3×3的網格,根據舞臺的大小和布景道具的布局,可以采用3×2或是4×3的形式。
圖:標準的3X3網格式布光,把舞臺平面分成了九格,每個格子中都有相應負責各個方向的光。
常用的小型演播室
如編輯手記舉例,小型演播室一般以單純的人物為布光對象,照明演區(qū)不會超過4個。由于舞臺觀眾與電視觀眾視角不同,麥氏系統(tǒng)提出的燈具投射角為45°原則,在電視燈光中就不太適用。因為45°的投射角會在人物鼻下造成些許陰影,這對舞臺現(xiàn)場觀眾來說是不會注意到的,但在電視的近景特寫等細節(jié)畫面中,這個瑕疵就會顯露無遺,所以,在電視布光中,投射角一般取為15°。
例如,在訪談節(jié)目《紀錄片編輯室》的布光圖中,紅色圈表示主持人,3個黑色圈表示采訪對象,3臺攝像機進行節(jié)目錄制。對每臺攝像機來說,都需要最基本的三點式布光照明。由于多機拍攝,機位各自不同,同一位置的燈光對不同機位的攝像機來說,光的作用就會改變:面光變?yōu)閭裙?,側光變?yōu)槊婀?。在圖中,舞臺被分割為左右兩邊,由于電視錄制的需要,燈具數(shù)量和方位比基本的網格式布光要增加。當然,在實際應用中還對景片進行了燈光處理。
圖:訪談節(jié)目的網格式布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