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MS320DM642和H.264的網絡視頻監(jiān)控系統設計
3 H.264編碼碼流的網絡傳輸設計
3.1 H.264編碼器NAL層和VCL層的分離
在H.264的編碼中,網絡抽象層和視頻編碼層是分開的。H.264編碼器NAL和VCL的分層結構如圖3。視頻編碼層負責視頻序列的壓縮編碼,網絡抽象層負責使H.264的編碼碼流能夠適應各種網路。這種分層結構可以使設計出來的系統即擁有高效率的編碼特性又擁有良好的網絡適應性。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ljygm.com/article/162189.htm
3.2 RFC3984協議的包頭格式及使用
圖4為RTP固定頭字段格式,具體描述如下:
版本V:2 bits此處的值為2.
填充標識P:1 bit
如果在分組的末尾包含填充字節(jié),那么此處的值為1,注意,填充并不是有效載荷的內容。
貢獻源(CSRC)數目CC:4 bits
標識位M:1 bit
標識位可以用來表示特定層面的某些重要事件。
載荷類型PT:7bits
不同的音視頻編碼標準對應不同的音視頻編碼標準,有些已經被完全規(guī)定好了,例如G.723音頻的RTP載荷類型定義為4,H.263定義為34。對于H.264的RTP載荷媒體類型,目前還沒有規(guī)定,可以根據需要自行定義。表1描述了媒體類型各種載荷類型。
序號:16 bits
每發(fā)送一個RTP數據分組,序號加1。接收者可以用它來檢測分組丟失和恢復分組順序。
時間戳:32 bits
時間戳反映了RTP數據分組中第一個字節(jié)的采樣時間。采樣時間必須來源于一個單調線性增長的時鐘。
同步源SSRC:32 bits
同步源應隨機選擇,但要確保同一個RTP會話中的唯一性。如果一個源改變了源傳輸地址,必須選擇一個新的SSRC標志符。
4 結束語
本文首先給出了用于運行H.264算法和網絡協議的硬件平臺,然后介紹了H.264的優(yōu)化方法,最后在研究了RTP協議RFC3984的基礎上介紹了H.264編碼碼流的網絡傳輸方法。總之,本文主要就是完成H.264編碼碼流的實時網絡傳輸。由于時間和精力有限,只是用到了RTP協議,為了提高可靠性。還可加入RTCP協議,使其能夠得到更好的服務質量。另外,若在此基礎上再去研究速率控制和差錯控制方法,并應用于本系統,可以進一步提高視頻顯示質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