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濱爆火、港人擠爆深圳,性價比的邏輯能否復刻到物聯網?
本文來源:物聯傳媒
本文作者:露西
2023年底、2024年初產生了兩大現象級消費熱潮。
一邊是港人北上深圳擠爆各大商超。從2023年12月1日至29日,內地游客約230萬人次入境香港,同期出境香港的本地居民超過666萬人次,實現了每1個內地游客南下香港,就有3個香港居民北上度假。
另一邊是共和國長子哈爾濱在元旦3天假期,累計接待游客304.79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約60億元,兩項數據均創(chuàng)下歷史峰值,有關哈爾濱的熱梗正在互聯網上持續(xù)傳播。
產生這兩大現象的原因非常多:深港兩地交通的便利、南方人對冰雪大世界的向往情緒等。
但我們依然能從諸多原因中找到共性,即“性價比的特征對一批有消費能力的人群產生了極致吸引力。”
港人來深圳消費主要是為購買食品或日常所需服務,在這方面深圳商品或服務相對價格更低、體驗更好。
南方人去哈爾濱能感受到仿佛置身歐洲的冰雪景觀,有了一層“俄羅斯平替”的印象標簽,再加上當地物價水平相對更低,且服務熱情周到,因此也以性價比優(yōu)勢成為很多南方一線城市居民的選擇。
在不久前甚至要談“消費降級”的環(huán)境里,以“性價比”特征催生了這兩大現象級文旅行業(yè)案例,而這樣的案例是否能投射到物聯網行業(yè)產生思考,本文將嘗試展開探討。
因為市場具有前景且玩家持續(xù)增多,入局IoT的企業(yè)為了保住現有業(yè)務或擴大市場占有率,往往在產品迭代同時,采取價格戰(zhàn)降低利潤的方式穩(wěn)固地位。
比如傳感器行業(yè),根據《中國毫米波雷達產業(yè)分析報告(2023)》,進入2023年國內車載毫米波雷達市場競爭明顯升級,產品價格出現進一步下滑,包括前向雷達價格降至350元/顆以內,角雷達產品市場均價降至200元/顆,部分低端角雷達價格已在180元以內,高端的三發(fā)四收毫米波雷達價格在220-250之間。其他品類例如指紋傳感器、溫濕度傳感器、氣體傳感器等都已發(fā)生價格內卷。
再比如模組行業(yè),在2020年國內Cat.1模組產品的市場價還保持在40-60元之間,而在2023年3月中國電信的一組招募中,最低價已跌破20元。以及像Wi-Fi/藍牙二合一模組這個品類,2023年已經有廠商將售價定到5元/PCS。更早前NB-IoT模組也經歷了一輪持續(xù)降價。
又比如物聯網平臺行業(yè),具有典型規(guī)模效應,當用戶規(guī)模擴大促成了成本降低后,廠商大概率會以回饋用戶的名義將產品或方案價格降低。但在用戶規(guī)模擴大前,他們可能就會被迫卷入價格戰(zhàn),以獲取足夠用戶體量,這便是矛盾之處。
其他還有智能終端行業(yè),智能音箱、智能門鎖、智能攝像頭等多個智能硬件品類,都會在大廠進入時開啟價格戰(zhàn)。類似2017年時智能門鎖價格普遍在2000元以上,到2018年360發(fā)布智能門鎖M1標價699元被稱為行業(yè)抄底價;類似2017年互聯網巨頭進入智能音箱行業(yè),單品價格從上千元逐步下探到499元、299元、199元、99元、89元,一方面促成了智能音箱市場高速增長,但也逐步形成了百度、阿里、小米三足鼎立的局面。
02長期思路是“提高服務和性價比”
為了實現業(yè)績增長,一般有三個切入點:
價格升(一般指性能和價格共同提升)、銷量漲、成本低。
或許不是三點皆滿足,但至少需要其中的某個要素。
“銷量漲”的背后可能就有價格降低這個推動力,但從物聯網行業(yè)現狀來看,因為大部分領域都形成了一定的競爭格局,尤其在上游硬件環(huán)節(jié),很難存在某個尚未開發(fā)的新興領域,新進入者能以“血拼價格”策略成功搶占市場。
同時,也有企業(yè)疲于價格戰(zhàn),跳出來調整戰(zhàn)略,將獲得利潤作為經營要點。
支撐企業(yè)獲得利潤的要素,便在于企業(yè)把重心回歸到提升產品及服務的價值,同時兼顧正常途徑的降本增效手段。
雖然客戶不可能不在意價格,但只要價格在合理區(qū)間,具有支付能力的大批客戶仍愿意付出額外費用以換取更高的保障、或更舒適的體驗。
以筆者長期研究的物聯網平臺產業(yè)為例,物聯網平臺目前最大的挑戰(zhàn)其實是如何提供更優(yōu)的投入產出比(更通俗點的說法可以是“性價比”)。
在基礎平臺產品具有同質化傾向時,能夠降低平臺產品價格或提高平臺產品價值的玩家,更有望獲得廣泛客戶選擇。
而平臺廠商們降低成本的途徑,基本是提高產品標準化水平、廣泛開展行業(yè)培訓、平臺自身做好成本控制等,他們同時也在竭力使平臺產品增值,措施包括深入行業(yè)研究算法模型、基于數據提供增值服務內容。
從最終結果來看,在構建行業(yè)解決方案時,取得成效的平臺企業(yè)的邏輯思路也是以階段性、低成本、投入產出比高的方式解決關鍵問題。
或許這個時候,物聯網不再被形容為高大上的技術名詞,而是真正為用戶考慮去引領千行百業(yè)相信,物聯網將賦能大家以高性價比方式、舒適地實現跨越式的轉型升級!
~END~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fā)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