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精品AA片在线观看,丰满熟妇HD,亚洲成色www成人网站妖精,丁香五月天婷婷五月天男人天堂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電源與新能源 > 設計應用 > 漲知識!氮化鎵(GaN)器件結構與制造工藝

漲知識!氮化鎵(GaN)器件結構與制造工藝

作者: 時間:2024-06-17 來源:寬禁帶聯(lián)盟 收藏

功率器件與硅基功率器件的特性不同本質是外延的不同,本文通過深入對比HEMT與硅基MOS管的外延,再對增強型和耗盡型的HEMT進行對比,總結結構不同決定的部分特性。此外,對氮化鎵功率器件的外延工藝以及功率器件的工藝進行描述,加深對氮化鎵功率器件的工藝技術理解。在理解氮化鎵功率器件結構和工藝的基礎上,對不同半導體材料的特性、不同襯底材料的氮化鎵HEMT進行對比說明。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ljygm.com/article/202406/459967.htm


一、器件結構與


(一)器件結構對比


HEMT是基于Al/異質結,目前市面上還未出現(xiàn)GaN的MOSFET,主要是因為同質GaN成本太高,一般采用Si或者SiC作為異質襯底,異質襯底就需要在襯底上生長一層緩沖層(AlN),而緩沖層是絕緣的,因此目前的GaN器件還沒有MOSFET結構。


1、氮化鎵HEMT與硅LDMOS的結構對比



圖 1 GaN HEMT(增強型) VS 硅LDMOS結構


從結構看,氮化鎵功率器件和硅LDMOS都是橫向結構,即他們的源極(Source)、柵極(Gate)和漏極(Drain)都在芯片的上表面。同時為了讓電場分布更加均勻,他們都使用了場板的設計。不同之處在于氮化鎵是化合物半導體外延,通過異質結形成高電子遷移率的二維電子氣溝道(2DEG)。而硅LDMOS是在硅外延層上進行摻雜形成P-N結。


2、氮化鎵功率器件的結構


氮化鎵功率器件的外延結構可分為D-mode(Depletion-mode/耗盡型)和E-mode(Enhance-mode/增強型)。因為材料的極化特性,耗盡型是GaN功率器件的自然狀態(tài),增強型只能通過特殊工藝將其閾值電壓從負值變成正值來實現(xiàn)。


圖 2 E-Mode(增強型) GaN HEMT VS D-Mode(耗盡型) GaN HEMT


目前主要用來制備增強型器件的方案包括:p型柵、凹槽柵、F處理。如上圖所示,P-GaN柵結構是實現(xiàn)增強型GaN HEMT的方案之一。本質是通過降低柵下2DEG的電子密度等,實現(xiàn)對柵壓的控制,將閾值電壓提高到正。


(1)D-mode/耗盡型結構


D-mode為常開型器件,在通常狀態(tài)下(柵源極電壓VGS=0),漏極和源極之間已存在2DEG,器件呈導通狀態(tài);當柵源極電壓VGS<0時,漏、源極之間的2DEG斷開,器件截止。在電力電子應用中,常開的器件在使用上不便且有安全方面的問題,因此D-mode氮化鎵HEMT器件在應用中,經常級聯(lián)/串聯(lián)低壓硅MOS一起使用,如下圖所示。


圖 3 共源共柵GaN HEMT


D-mode氮化鎵功率器件和低壓MOSFET串聯(lián),共用柵極和源極,形成常關器件。


(2)E-mode/增強型


E-mode(Enhance-mode/增強型)為常關型,使用方式類似傳統(tǒng)硅MOS,器件結構簡單,適合高頻化應用,增強型器件不需要負電壓供電,實際應用中的氮化鎵功率器件都需要是常關型的器件。


目前主流的增強型器件使用的P-GaN的工藝結構,這種工藝結構帶來兩類技術路線,對應兩種商業(yè)模式。一類是以松下和英飛凌為代表的電流控制型。所謂電流控制,指的是門級驅動使用電流,而不是電壓來控制。另外一類則是和硅MOS管以及碳化硅MOS管一樣,使用門級電壓驅動。


表 1 主流增強型P-GaN工藝結構的兩種技術路線


圖 4 電壓驅動 VS 電流驅動曲線


3、基本特性總結


因為結構的不同,氮化鎵功率器件和硅基功率器件有區(qū)別于硅基器件的特性。


(1)氮化鎵功率器件標準:650V


氮化鎵功率器件的技術路線一般是650V,因為對于很多電源領域的應用,需要接入220V市電,母線電容上的電壓在輸入交流電壓整流以后得到大約400V直流電壓,再加上電壓尖峰和部分拓撲結構應用中副邊反射回來的電壓,650V就成了一個標準的電壓要求。


(2)沒有雪崩擊穿


沒有雪崩擊穿,一旦擊穿,就是永久性的,類似于電容里面的介質擊穿。對于650V的器件而言,如果是硅MOS管,一般實際擊穿電壓大約在750V左右(設計裕量10%),而氮化鎵器件需要提供更高的電壓設計裕量,650V器件至少需要900V以上的擊穿電壓(設計裕量>10%)。


(3)沒有p型氮化鎵管


硅基有NMOS(電子載流子)和PMOS(空穴載流子),但目前還沒有p型GaN HEMT,因此模擬/數(shù)字IC的設計與硅不同。沒有p型氮化鎵管的原因主要是:首先,離子注入和鎂離子低溫退火在GaN上難以實現(xiàn);其次,GaN的空穴遷移率只有30cm2/Vs,遠低于2000cm2/Vs的電子遷移率。


(4)門級電壓7V


氮化鎵的工藝決定,氮化鎵功率器件的最大門級電壓被限制在了7V,且于現(xiàn)有的硅驅動IC不兼容。


(二)器件工藝技術


氮化鎵功率器件和硅基芯片一樣,制造環(huán)節(jié)主要包括設計和外延片生長、芯片制造和封裝測試。


表 2 氮化鎵功率器件一般制造環(huán)節(jié)


1、設計階段


氮化鎵一般通過TCAD(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仿真,對結構和參數(shù)進行模擬仿真。


2、外延片制造流程


氮化鎵外延片可在硅襯底、碳化硅襯底或藍寶石襯底上進行生長,從成本和大批量生產考慮,外延的每一層的沉積一般采用MOCVD(金屬氧化物化學氣相沉積)。


圖 5 氮化鎵外延片制造流程


3、器件制造流程


下圖是藍寶石襯底耗盡型氮化鎵HEMT器件制造的簡化流程,硅基襯底的氮化鎵HEMT器件工藝流程類似。


第一步是第一張光罩,是做平臺型的隔離蝕刻;第二步,第二張光罩定義了源極和漏極;第三步是沉積源極和漏極的金屬;第四步是玻璃和退火,形成源極和漏極金屬;第五步,用第三張光罩來定義門極;第六步是做門極金屬沉積;第七步是金屬剝離,以形成門極金屬;第八步是沉積氮化硅實現(xiàn)鈍化和保護;第九步是使用第四張光罩來定義源極和漏極的接觸;第十步是利用第五張光罩來定義場板;第十一步是金屬剝離來形成場板,第十二部是沉積第二層氮化硅鈍化層。


圖 6 藍寶石襯底的D-mode 氮化鎵HEMT工藝制造流程


4、CP測試


CP測試主要是通過測試室溫和高溫兩種環(huán)境下的多種參數(shù),來識別出晶圓上失效的芯片顆粒,并進行染色標注,不再進行后續(xù)的封裝。


圖 7 CP測試(紅色為失效芯片位置)


5、封裝



圖 8 簡化的封裝步驟


6、FT/測試


FT(Final test)是發(fā)貨前的最后一道測試,一般會在室溫和高溫兩種環(huán)境下對器件進行測試,測試的參數(shù)主要包括Idss、Vth、Rdson以及BV(擊穿電壓)等。


二、器件的材料對比


(一)半導體材料特性對比

禁帶寬度在2.2eV以上的半導體稱為寬禁帶半導體(第三代半導體)。


表 4 半導體材料的特性對比


禁帶寬度:硅的禁帶寬度為1.1eV,低于氮化鎵和碳化硅幾乎三倍。因此,氮化鎵和碳化硅可以輕松支持更高電壓的電路,而不能像硅一樣支持較低電壓的電路。


擊穿電場:氮化鎵和碳化硅的擊穿電場是硅基的10倍以上,高擊穿場使氮化鎵和碳化硅能夠輕松應對更高的電壓。


電子遷移率:氮化鎵的電子遷移率比碳化硅要高三倍,氮化鎵HEMT更適合高頻應用。


熱導率:氮化鎵的熱導率為1.3 W/cmK(瓦特/厘米開爾文),還不及硅的,而碳化硅的熱導率最優(yōu),在傳遞熱負荷方面優(yōu)于氮化鎵和硅三倍。這種散熱性能使碳化硅在高功率和高溫應用中具備極大的優(yōu)勢。


(二)襯底材料的Ga HEMT對比



表 5 不同襯底材料的GaN HEMT參數(shù)對比


因為氮化鎵HEMT結構是外延結構,襯底可使用不同的材料。


附件:器件結構簡介

為了更方便理解正文提及的器件結構概念,就常見的各類器件結構的縮寫進行簡單描述。


MOSFET:金屬-氧化層-半導體-場效晶體管,簡稱金氧半場效晶體管,是一種電壓控制器件。MOSFET有兩種類型,“p溝道”和“n溝道”,這兩種類型都可以處于增強或耗盡模式,因此共有四種不同類型的MOSFET。


BJT(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雙極性結型晶體管,俗稱三極管,一種電流驅動器件,有PNP和NPN兩種類型,廣泛用作放大器、振蕩器或開關等。


HEMT(High Electron Mobility Transistors):高電子遷移率晶體管。


pHEMT:偽形態(tài)高電子遷移率晶體管,“p”代表偽同態(tài)。


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IGBT是由MOS和PN兩個基本單元構成。


HBT(Heterojunction Bipolar Transistor):異質結雙極晶體管。


Triacs:三端雙向可控硅。


Thyristor:半導體閘流管。


LDMOS(Lateral Diffused):橫向擴散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是高頻大功率器件。LDMOS初期主要面向移動電話基站的RF功率放大器。


CMOS(complementary MOSFET):互補型MOSFET,由NMOS和PMOS組成,是集成電路的基礎單元


來源:半導體材料與工藝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