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圓代工廠聯電1日宣布,其0.18微米雙極-互補-擴散金氧半導體BipolarCMOSDMOS(BCD)制程技術平臺,已通過業(yè)界最嚴格的AEC-Q100Grade-0車用電子矽芯片驗證。未來,對于聯電加緊腳步介入汽車電自市場領域,將有重大的影響。
根據聯電發(fā)出的新聞稿指出,0.18微米雙極-互補-擴散金氧半導體BipolarCMOSDMOS(BCD)制程技術平臺,包含符合車用標準的FDK及矽智財解決方案,可用于車用電子之應用芯片如電源管理芯片進行量產。成功通過車規(guī)驗證之制程方案后,聯華電子所制造
關鍵字:
聯電 汽車電子
國際集成電路產業(yè)發(fā)展高峰論壇暨福建省晉華存儲器集成電路生產線項目開工儀式即將于7月16日正式舉行。這是繼臺積電南京廠奠基后,又一座結合臺灣半導體制造能力與大陸市場和資金的 12 吋晶圓代工廠動土。
5月13日,聯電宣布與中國福建省政府投資的晉華集成簽訂技術合作協(xié)定,聯電接受晉華委托開發(fā) DRAM 相關制程技術,技術主要應用在利基型 DRAM 的生產,由晉華提供設備與資金,并支付聯電技術報酬金做為開發(fā)費用,而最終開發(fā)成果由雙方共同擁有。
聯電已經在南科廠組建超過100人的團隊,投入 DRAM
關鍵字:
臺積電 聯電
國際集成電路產業(yè)發(fā)展高峰論壇暨福建省晉華存儲器集成電路生產線項目開工儀式即將于7月16日正式舉行。這是繼 臺積電南京廠奠基后,又一座結合臺灣 半導體制造能力與大陸市場和資金的 12 吋晶圓代工廠動土。
5月13日,聯電宣布與中國福建省政府投資的晉華集成簽訂技術合作協(xié)定,聯電接受晉華委托開發(fā) DRAM 相關制程技術,技術主要應用在利基型 DRAM 的生產,由晉華提供設備與資金,并支付聯電技術報酬金做為開發(fā)費用,而最終開發(fā)成果由雙方共同擁有。
聯電已經在南科廠組建超過100人的團隊,投入 DR
關鍵字:
臺積電 聯電
IC Insights日前公布2016年第一季全球半導體廠商營收前二十大排行榜,臺灣晶圓代工業(yè)者臺積電、聯電,IC設計業(yè)者聯發(fā)科皆榜上有名。
市場研究機構IC Insights日前公布2016年第一季全球半導體廠商營收前二十大排行榜,包括8家美商、3家日商、3家臺商、3家歐洲廠商、2家韓國廠商,以及一家新加坡業(yè)者;而這些廠商中有7家的第一季營收衰退幅度達到二位數。
在最新的全球前二十大半導體(包括IC以及光電元件-感測器與離散元件)廠商中,有3家是純晶圓代工業(yè)者(臺積電、GlobalFou
關鍵字:
臺積電 聯電
晶圓代工廠聯電昨天宣布,與中國大陸福建官方投資的晉華集成電路,簽署技術合作協(xié)議,由聯電開發(fā)DRAM相關制程技術。
聯電強調,所開發(fā)技術將應用于利基型DRAM生產,但該公司沒有要進入DRAM產業(yè)或投資晉華。外界解讀,聯電現階段雖然僅投入利基型記憶體技術開發(fā),未來視兩岸政策與市場情況,說不定將進入相關代工領域。
聯電表示,這次的合作協(xié)議結合臺灣的半導體制造能力,及中國大陸的市場與資金,在臺灣進行技術研發(fā)。雙方合作開發(fā)的技術,主要應用在利基型DRAM生產,不僅能提供國內IC設計公司使用,也能結合
關鍵字:
聯電 DRAM
晶圓代工大廠聯電首季因認列地震損失,單季每股純益僅0.02元,不過,聯電執(zhí)行顏博文昨(27)日強調,第2季28奈米將明顯放量,帶動第2季晶圓出貨季增約5%,平均銷售單價上揚1~2%,毛利率也由上季的14.6%,跳升至21~23%。
聯電董事會也決定去年盈余每股配發(fā)0.55元現金股息,以昨天收盤價12.55元計算,現金殖利率4.4%。
法人預估,聯電本季28奈米訂單大增,主要受惠聯發(fā)科及高通增加對聯電釋出,帶動聯電本季產能利用率將由上季的82%,本季達87%~89%。
此外,8寸同樣受
關鍵字:
聯電 晶圓
聯電擴大記憶體布局,規(guī)劃與大陸泉州市政府合作,在泉州興建12寸晶圓廠,切入利基型記憶體代工。據悉,聯電內部已成立專案小組,擴大招募記憶體研發(fā)工程師,將先在南科設立小型試產線,全力搶進大陸記憶體市場商機。
聯電發(fā)言體系昨(17)日證實,聯電已針對切入利基型記憶體代工成立專案小組,并由加入聯電擔任副總經理的前瑞晶總經理陳正坤領軍。至于技術授權、與對岸地方單位合資計畫,及建廠進度與投資金額等,將待雙方簽訂合約后才能公布。
聯電未透露大陸記憶體代工業(yè)務細節(jié),但已透過國內人力銀行網站,擴大對外招募記
關鍵字:
聯電 存儲器
上周力晶合肥廠開工。
昨天聯電發(fā)布公告,向廈門合資晶圓廠聯芯轉讓40/45nm制程技術,總金額1.5億美元。
連續(xù)有幾位臺灣記者打電話詢問晶圓代工挺進大陸事宜,探討為什么合肥及廈門市政府會出巨資與力晶及聯電成立合資晶圓廠。
其實這個問題老杳也不解,大陸引進晶圓代工廠無可厚非,不過政府是否應當出資占股卻值得商榷,之前武漢政府出資成立新芯,結果連續(xù)多年成為政府的包袱,為了維持新芯正常運營,成立之后不得不頻繁注資,與其說是建立集成電路產業(yè)生態(tài),不如說是一屆政府的政績工程。
現在合肥、
關鍵字:
聯電 晶圓
近15年來,中國陸續(xù)挖角臺灣半導體產業(yè)人才,從晶圓代工、封測再延伸到近年受矚目的IC設計研發(fā),企圖復制臺灣產業(yè)供應鏈;近來中國砸重金積極扶植半導體產業(yè),挾市場與資金優(yōu)勢,找技術與號召人才更是招式百出。
中國與臺灣在半導體業(yè)原本呈現極大的差距,2000年臺積電(2330)并購世大,原任世大總經理張汝京帶著一票人轉戰(zhàn)中國創(chuàng)立中芯國際,優(yōu)渥的薪酬福利與配股,吸引晶圓代工、封測等生產制造端一波西進風,但有些人因發(fā)展不如預期陸續(xù)鎩羽而歸。
西進的半導體業(yè)知名人士包括現任中芯執(zhí)行長與執(zhí)行董事邱慈云、并
關鍵字:
聯電 力晶
晶圓雙雄搶著“咬蘋果”,繼臺積電拿下蘋果處理器代工訂單之后,聯電也取得蘋果供應鏈數據芯片大單,躋身蘋果概念股??春梦锫摼W商機可期,聯電執(zhí)行長顏博文信心滿滿表示,聯電專攻物聯網的五大技術平臺實力,與臺積電不相上下,將大舉進軍物聯網應用。
針對中國紅色供應鏈崛起,顏博文認為,晶圓代工產業(yè)復雜,對岸不容易追上,但封測與IC設計業(yè)則比較有壓力。他預估,在中國官方大力扶持下,最快一、二年內,中國整體IC出貨總量將超過臺灣,聯電看好相關商機崛起,加快搶中國紅色供應鏈訂單
聯電已
關鍵字:
臺積電 聯電
大陸紅色供應鏈依靠政策導向崛起,最先受到威脅的是臺企聯電。
關鍵字:
中芯國際 聯電
聯電位于南科的12寸晶圓廠12A P4廠房內,幾名聯電與高通(Qualcomm)的工程師正在開會討論一條產線的制程細節(jié),以及如何克服量產的關卡。這條產線并不是2014年第2季聯電正式投產的28奈米制程,也不是聯電一五年第2季試量產的14奈米鰭式場效電晶體(FinFET)制程,而是18奈米制程。
搶市占 高通攜手聯電突圍
這是一件聯電與高通達成協(xié)議的祕密任務,根據內部員工稱,已經悄悄的進行約3個月。
事實上,18奈米制程與20奈米制程算是同一節(jié)點,因為機臺設備的臺數幾乎相差無幾,只是1
關鍵字:
高通 聯電
隨著如客戶庫存?zhèn)湄浽黾?、ultramobile裝置銷售強勁、以及物聯網設備與可穿戴設備進入市場等因素,2014年全球半導體代工市場總規(guī)模達468.5億美元。除較2013年成長16.1%外,也創(chuàng)下連續(xù)3年正成長紀錄。
據Gartner最新公布資料,2014年前十大半導體代工業(yè)者中,臺積電營收成長25.2%,達251.8億美元,占市場總規(guī)模53.7%,繼續(xù)蟬聯第一。
排名第二的則是聯電。該公司代工營收年增10.8%,達46.2億美元,占9.9%,擠下2013年排名第二的GlobalFoundr
關鍵字:
臺積電 聯電
聯電3月18日宣布,董事會通過去年度盈余每股配發(fā)0.55元現金股利,并將斥資近20億元,辦理第三次收購大陸晶圓代工廠和艦股權的計畫,以及啟動合計近400億元的多項募資案。
聯電昨天董事會多項決議,以再度收購和艦股權最受矚目。聯電先前已取得和艦約87%股權,這次計劃收購剩余流通在外的13%股權,并以凈值打85折的價格買入,高于前兩次的65折和75折水準,希望能順利達成100%收購,收購總金額上限6,332萬美元。
業(yè)界認為,聯電全數收購和艦股權之后,有助搶食大陸當地快速起飛的物聯網商機。聯電
關鍵字:
晶圓 聯電
晶圓代工大廠聯電昨替子公司蘇州晶圓代工廠和艦科技公告,將以6.13億元人民幣、約新臺幣30.52億元,投資入股廈門12寸廠聯芯,持股比重將達33.33%。
聯電去年底獲得經濟部投審會核準廈門參股投資案,聯電計畫投資7.1億美元,與廈門市人民政府及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合資在廈門成立12寸晶圓代工廠聯芯積體電路制造公司,其中,聯電以自有資金投資4.5億美元,子公司和艦將投資2.6億美元。此次和艦對聯芯投資6.13億元人民幣(約1億美元),是根據合約進行的投資。
根據聯電的規(guī)畫,聯電預計從2015
關鍵字:
晶圓 聯電
聯電介紹
臺灣聯電集團總部設在臺灣,集團旗下有5家晶圓代工廠,包括聯電、聯誠、聯瑞、聯嘉以及最新投資的合泰半導體,是全球半導體投資第四大,僅次于英代爾、摩托羅拉及西門子. 根據"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公布的近5年島內百大"專利大戶"名單,以申請件數排名, 聯電第一、工研院第二、臺積電第三;就取得美國專利件數而言,1993年至1997年所累積的件數,聯電是臺積電的兩倍、工研院的3倍.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yè)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