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精品AA片在线观看,丰满熟妇HD,亚洲成色www成人网站妖精,丁香五月天婷婷五月天男人天堂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設計應用 > 基于C++TCL PLI聯合仿真下的芯片驗證方法研究

基于C++TCL PLI聯合仿真下的芯片驗證方法研究

作者: 時間:2009-11-05 來源:網絡 收藏


0 引 言
當今社會,芯片技術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在各種電子產品中都有芯片的身影,而且,它們往往是電子產品關鍵的核心技術。制造芯片的流程非常復雜而且資源投入巨大,保證芯片的設計質量非常重要。驗證工作是芯片制造過程中及其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無缺陷的芯片不是設計出來的,而是驗證出來的,驗證過程是否準確與完備,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一個芯片的命運。
目前在百萬門級以上的ASIC,IP,SoC設計時代,驗證約消耗整個設計工作的70%,需要專職的驗證團隊,而且驗證團隊人數通常是設計團隊的1.5~2倍。隨著設計規(guī)模的擴大,芯片驗證的重要性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但對驗證方法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怎樣搭建高效穩(wěn)定的驗證模型成為目前研究的熱點。本文重點介紹如何搭建一種分層次的驗證模型,以及如何使用這套驗證模型進行仿真。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ljygm.com/article/191903.htm


1 驗證架構
驗證架構通常稱為testbench,如圖1所示,可以把驗證架構分為激勵源、發(fā)送器、接收器、參考模型和記分牌五個部分。激勵源屬于腳本層,發(fā)送器和接收器屬于時序層,參考模型和記分牌屬于軟件層。

激勵源 仿真的數據在激勵源中生成,它是一個腳本語言解釋器,激勵代碼采用解釋性腳本語言編寫,激勵生成之后會放到發(fā)送端共享緩存區(qū)中,這個過程在設計代碼開始仿真之前。
發(fā)送器 當仿真開始后發(fā)送器會根據設計條件把數據從發(fā)送端共享緩存區(qū)中取出來,傳遞到設計模塊和參考模型中,發(fā)送器由Verilog代碼編寫實現,需要設計自己的函數用來作為與發(fā)送端共享緩存區(qū)傳遞數據的接口。
接收器 接收器用來采集設計模塊處理后的數據,并把數據放到接收端共享緩存區(qū)中,用于記分牌讀取數據,接收器由Verilog代碼編寫實現,需要設計自己的函數用來作為和接收端共享緩存區(qū)傳遞數據的接口。
參考模型分析激勵源的數據并產生和設計模塊用來校驗結果,由于驗證人員和設計人員的理解思路不同,參考模型的功能和設計模塊的功能也不同,但隨著驗證過程的推進,兩者應該收斂于需求規(guī)格書,參考模型基于C++語言實現。記分牌記分牌從接收端共享緩存區(qū)取出數據和參考模型的分析結果并進行比較,把每次比較的結果記錄下來,以便驗證人員定位問題,記分牌基于C++語言實現。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